企业文化
文化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生活
 

为真人,处真世

日期: 2019/12/24 11:11:57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
   稻盛和夫先生被誉为经营之神,在正式读其自传之前,稻盛和夫先生的大名对我来说已经是如雷贯耳,越是德高望重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对稻盛和夫先生越是推崇备至,我便带着一份崇敬之心开启了本次阅读。
    或许是我生命的长度与一位72岁的长者(《稻盛和夫自传》成书于2004年)相比显得过于单薄;再或许是中日两国在当代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可能是经过翻译后的文字在语法表达上带有些许译者的气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神”的存在,从1932年到2004年的72年间,整个日本包括生活在日本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无数前所未有的大事,但我感觉稻盛和夫先生在自传中的描述,这些事件虽然是惊天动地,但他一直就是那个稻盛和夫,在真实的世界中努力做好真实的自己!
    稻盛和夫先生的一生我认为是经历了从 “本我”到“自我”,再到 “超我”,直至“忘我”的一生。
    1932年-1948年的叙述中,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其中以大量的第一人称叙述为主,包括直观的描述和内心的感受,除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父母和班主任土井先生外,更多的人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只有自私的人才能活下来吧?运气再稍微好一点,你不仅可以活下来,还能去上学,并且一直上到大学毕业。很难想象稻盛和夫先生的1个哥哥、2个弟弟以及3个妹妹是如何长大的,因为稻盛和夫先生对他们的描述基本没有。这就是那时的他吧,一个和普通人一样自私的孩子,为自己的想法而努力,为自己而活。幸好稻盛和夫先生幸运的活了下来,并且活的很久。
    1949年-1958年,我看到了一个飞速成长和飞速适应的年轻人,从高中到大学、从实习生到技术骨干,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做的很好。在坚持“本我”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进步的同时,能够因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
    高中时主动要求卖纸袋贴补家用,获得了读书的机会;报考大阪大学失利后毅然转向鹿儿岛大学;毕业时为了就业仅用一年时间就从有机化学方向转成无机化学方向;就业后跳槽失败后就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本职工作中去。稻盛和夫先生在这段时间里有时可能会感到沮丧,但从未退缩。虽然有时也会有些许的抱怨,但总是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作出选择和改变,使自己可以融入当时的环境却又不失“本我”,我认为这就是“自我”。
    1959年-1982年稻盛和夫先生创立的京瓷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有小到大的过程。从成立之初的28人和一间租来的破旧厂房,发展到几万人和全球建厂的规模。技术水平的每一次提高和业务范围的每一次扩大都是稻盛和夫先生新一次的超越自我。这24年来稻盛和夫先生几乎都是冲在第一线,新产品的研发、新工厂的建设、新市场的开拓,在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在日本的每一个角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在不断固化“本我”和充分认识“自我”以后,稻盛和夫先生没有丝毫犹豫的开始了“超我”。超越自我,不断压榨自己的潜能,试图改变周身的环境。自身潜能不断的被激发,可以改变的环境无限的扩大,不断超越。
    1983年开始,刚过知天命的稻盛和夫先生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和 “狭隘”。陆续创立了盛和塾和京都奖,并开始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甚至成立新公司(第二电电)的初衷都由经济导向改为了为国民谋福利上。
    可以量化的指标在被不断突破以后终究会有其极限,但稻盛和夫先生却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未来。在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未来面前,一切的挣扎都会显得苍白甚至是可笑,但这广阔的空间和未来是什么?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淮南子》中对宇宙的描述“天地四方,古往今来。”那这广阔的空间和未来就算是宇宙吧。稻盛和夫先生试图将自己的本体化身为哲学,然后融入到这宇宙之中,以求永存。
    这样一本以时间顺为主的自传,用如此普通的表现形式、简单的语法和朴实的词汇为我们堆砌出了稻盛和夫先生的一生。这个“一生”前面我没有用任何的形容词,不仅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还健在,更因为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形容才来修饰这个“一生”。也许这就是“神”吧!人们既然说出了“神”,那“神”必然是存在的,存在即为真!真实、真正、真诚、真挚、真情、真理......稻盛和夫先生用真的自己为我们描绘了真的世界,并尝试融入真的宇宙。
    为真人,处真世。无论善恶,无论成败。
 
                                                         王浩然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09029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