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生活
 

在人生中轮回

日期: 2019/9/12 15:54:33


周一早上在清闲了两个月以后,全市又出现了久违的早高峰堵车,三岁的儿子早早背起了自己的小书包,兴高采烈地催促着妈妈快点儿送他去幼儿园。虽然已经是提前出门的我,但还是在每个红绿灯前多等了两轮,一轮是60秒或90秒。在每一个一分钟或一分半钟的时间里,我的思绪一次次的开始,也一次次的中断,奇妙的是每一次的开始和中断都毫无关联,仿佛平行一样。
周二早上全家上演了 “全武行”,对于去幼儿园的问题上儿子不再是兴高采烈,由开始的试图反抗改为 “讲道理”,再改为“武力对抗”,直至最后开始打“悲情牌”!但我们用事实告诉了他两个道理,一是“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二是“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人仿佛就是这样的健忘,周一周二还在吐槽变得拥堵的道路,周三便已开始在等红绿灯时偷瞄旁边车子里年轻的妈妈或者她们更年轻的女儿,但往往看到更多的是跟我一样在东张西望的大叔。
每月第一个周四是项目管理事业部雷打不动的月例会,而本月运营部将在月例会上组织一次制度考试,让我不禁自嘲到儿子是幼儿园,我是小学生!幸好孙总的《拾碎分享》“拯救”了这次月例会。
周五去接儿子放学,看到儿子飞奔过来,我也情不自禁地张开了双臂,在抱住儿子的同时便迫不及待地问到:“爱不爱爸爸?”但瞬间我脑海中闪过了我的父母,耳边也传来了儿子的声音“爱爸爸!”小时候的我是否也是如此真诚而直接的表达我对父母的爱?表达我的一切情感?现在仿佛我才是那个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孩子。
小时候我叛逆的时候,来说和的长辈们总是唠叨:“不当父母不知道报答父母的恩情。”一方面是在教育我要尊重父母,另一方也是在安慰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总是会长大的,总是会成家的,总是会成为他们孩子的父母的。我儿子刚刚三岁,这三年我仿佛也重温了我的童年,儿子第一次叫爸爸,我会兴奋的问父母我是几个月会叫爸爸的;儿子第一次学会自己走路,我会兴奋的问父母我是多大会自己走路的;儿子第一次背诵了一首古诗,我会兴奋的问父母我是多大才能背诵一首古诗的......但我却没有意识到我问的这些父母都是记得如此的清楚,他们当时也跟我一样的兴奋吧!我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从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重温着自己的人生,升华着自己的人生。
原来的你和我是能够背诵上百首的古诗或古文;可以熟练的解开二元一次方程甚至是三元二次方程;知道洋流和季风的原理;跑个1000米也只需要4分钟......现在的你和我,做着手头单一的工作就已经是焦头烂额,原来的你和我到哪里去了?我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仿佛看到了原来的你和我,也许不是我们需要教孩子什么,而是我们要跟紧孩子的步伐,看看你是在初中掉的队,还是在高中掉的队,也许你能跟你的孩子一起考上大学,他上他的大学,你上你的人生大学。
6月10日正式接手了BIM小组和中港城BIM咨询项目,虽然有一股子劲在那,但是心中难免会有些许的忐忑,说白了就是害怕失败。领导跟我谈话,让我以终为始,下属跟我谈话,问我BIM的“终”在哪里?我想了好几天也没想明白BIM技术以终为始的“终”在哪里!但我想明白了一点,那就是知行合一:我们知道一点就做一点,做一点就做好一点,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人们所说的终。
有同事说我思维活跃很善变(通),其实是所在的环境和接触的人一直在变,开始我认为环境和人在发生变化,你不跟着做出改变可能显得自己太没水平了。后来又仔细想了想,古人说的是“以不变应万变”,想不通,实在想不通。周四月例会上,孙总分享的内容里有稻盛和夫关于哲学的推崇与判断。从小到大我书虽粗略的看了几本,但哲学确实不是很懂,只是隐约的感觉古代书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东周列国》《吕氏春秋》这类书,一个故事就讲述一个道理或者一个办法,我认为是“术”;一类是《道德经》《中庸》这类书,系统的讲述了人生观和世界观,我认为是 “势”。势不能随意改变,但术要有灵活性。
当了爸爸后,我仿佛又从一个孩子开始了成长;接收了BIM项目,我仿佛又从一个实习生开始了学习。为了当好一个爸爸,我努力的去理解我的孩子;为了做好一个项目,我努力的去理解跟这个项目有关的所有人。我目标不变,但办法要多。
人生就像档案管理一样,要时时收集,刻刻整理,定期归档,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尽头看到清晰而完整的一生。
 
 
                                                          王浩然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09029233号-1